网站导航

不锈钢地磅

首页 > 产品展示 > 电子地磅

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登录注册入口

产品时间:2025-11-05 01:21:11

简要描述:

本期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主题,展示自治区在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中形成的改革试

详细介绍
    不锈钢地磅

  本期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主题,展示自治区在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中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的成效,赋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做法,深化拓展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换共享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有益尝试。

  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开放22年来,实现了从临时过货点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常年开放口岸的跨越式发展。口岸基础设施与通关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为跨境贸易便利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争取2025年口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满都拉口岸货运通道“7进3出”改造工程。该工程将在现有“5进5出”通道基础上,新增核辐射探测门、消毒喷淋设备、海关智能卡口、电子地磅等设施设备;对联检单位包括卡口、查验设备等在内的老旧设施做全面升级改造,作为该工程智能升级的核心支撑,计划在口岸报关报检楼搭建货运通道数字指挥平台,运用影像技术对货运通道、边检客货南北岗、海关智能卡口等进行整体调度与数据提取,实现对通关情况的实时监测与调度,有效提升通关效率。

  依据《满都拉口岸发展的策略规划暨国土空间总体设计》,口岸规划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域约2平方公里。已建成综合业务楼、联检楼、检验检疫处理场所、报关报检大厅、游客服务中心、联检中队营房、界碑广场、货运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港务园区、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监管场所。完成了通道硬化、联检单位功能性用房及口岸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口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增强。2025年,满都拉口岸重点推进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9.14亿元。

  海关监管能力升级,现有海关监管场所运营企业8家,实现静态储存能力165万吨,年运转能力2750万吨。跨境铁路建设提速,满都拉—杭吉口岸跨境铁路项目启动,设计年过货量2000万吨。2023年完成中方段轨道铺设,蒙方段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贸易量持续跃升,2023年,口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大关;2024年,全年进出口货运量达1015.88万吨,成功跃升为千万吨级贸易口岸;截至2025年8月,口岸过货量完成618.99万吨,同比增长39.6%,在自治区20个同类口岸中过货量排名第五,增速排名第三。同期进出口贸易额达47.36亿元,同比增长12.3%。

  新建满都拉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运营后可形成“商贸+文旅”双轮驱动的边境特色经济带。通过创新简化边贸结算流程,提高结售汇便捷性。牵头组织企业组织煤炭销售经营渠道对接工作,先后走访唐山北方煤炭储运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恒基(天津)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等贸易企业,通过样品展示、数据分析和商务洽谈,向港口企业及用煤客户全面推介满都拉口岸煤炭的核心优势,着力缓解煤炭下游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深化贸易投资合作,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对外贸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大力度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备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使用外资1024万元。

  压实属地责任,根据自治区下达的外资目标任务,结合各旗市区经济体量及外资潜力,分解落实指标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设立外资专项奖,纳入全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的利用自治区外经贸专项资金,面向韩国、蒙古国、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组织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举办外经外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紧盯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平台企业,推动本土企业引进香港关联企业投资产品供应链项目。发挥呼伦贝尔国家级经开区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潜在外资项目,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

  指导各旗市区做好潜在外资摸排与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加强同外汇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熟悉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外资进资流程和企业备案登记程序,协同推动外资早到位、早入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日经贸合作交流会、西洽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展洽活动,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1%,总值居全区第五位,占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12.15%。

  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南亚博览会、蒙古国中国商品展等线家企业拓展销售经营渠道。二手车出口成效显著,出口主体和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市二手车出口1689辆,出口额2.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已达2253辆,出口额突破3亿元,超去年全年总量。全市共有29家企业获二手车出口资质,占全区34%;在全区3家二手车出口基地中,呼伦贝尔市占2家。2025年5月,全国首个面向俄蒙的二手车跨境拍卖平台在呼伦贝尔市建成并投入运行。

  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商务、外汇和重点外贸企业三方包保责任制,针对企业开户难、结算梗阻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座谈,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结汇沟通机制,与VTB上海分行保持长效沟通,推动蒙商银行与VTB上海分行合作,助力本地企业享受“月付汇超9笔免次月手续费”的政策红利。推动蒙商银行设立外汇结算柜台,支持内蒙古银行与7家俄罗斯银行建立账户行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家银行可办理跨境结算业务。

  近年来,赤峰市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通过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多元布局开拓市场、创新驱动跨境电子商务、稳定畅通物流网络、联动口岸做强腹地等关键举措,不断推动全市外贸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关切,创新建立“精准滴灌”式服务体系,全力帮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强化精准对接,实施“一对一”指导。深入重点及对美贸易企业组织调研,建立完整协作机制。加强在加工贸易、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项指导,为公司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一对一”服务解决方案。二是聚焦风控融资,破解发展瓶颈。联合蒙商银行开展调研走访和“上门送服务”等助企活动,协调银行提高外贸企业信用授信额度和规模,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三是提升主体能力,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举办全市外经贸业务培训等方式,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为外贸企业新增授信额度3.85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0万元;组织60余家外经贸企业100余人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着力激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布局新兴市场,积极带领企业参加广交会、中蒙博览会等展会和专业产业对接会,加速市场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已组织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蒙商丝路行-蒙古国商品展”、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现场达成交易额450.72万元,意向订单187万元,产品远销意大利、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

  研究制定《2025年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推动赤峰市迎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俄罗斯UNI公司、深圳七日达公司合作,通过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中国商品高效销往俄罗斯市场;2024年12月,该公司首辆国际公路运输TIR汽车承载着来自上海的服装衣物、鞋帽、饰品等物品,通过各类跨境电商“9610”出口货物909件,货值40.06万元。TIR运输模式实现“一车到底”直达俄罗斯,为跨境电商货物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流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往俄罗斯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33辆、跨境电商监管车辆67辆,成功集结上海、东莞等地优质货源,通过俄罗斯OZON、SHOPOTAM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9610”包裹185.7万件,货值13237.5万元。综试区内11家企业完成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185.9万单,金额3.9亿元,同比增长121%。

  以铁海联运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与港口合作,加快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内国际集装箱箱管点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就近提还箱服务,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班列货源组织,鼓励支持伊品生物、远联钢铁、海森华宠等外贸企业利用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开展出口业务。2025年开行中亚班列(赤峰)1列,货值1886万元。深化与天津港、大连港合作,实现“公转铁”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2025年1-7月,全市发运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突破100列,货值21391.98万元。

  围绕铜精矿、锌精矿等进口资源,深化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甘其毛都等区内口岸合作,推动赤峰云铜、金通铜业、中色锌业等企业开展进口铜精粉、锌精粉落地加工业务,深化推进“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2025年1-6月,经区内口岸进口铜矿砂、锌精矿25.13万吨,进口额近29亿元。

  本期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主题,展示自治区在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中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的成效,赋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做法,深化拓展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换共享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有益尝试。

  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开放22年来,实现了从临时过货点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常年开放口岸的跨越式发展。口岸基础设施与通关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为跨境贸易便利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争取2025年口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满都拉口岸货运通道“7进3出”改造工程。该工程将在现有“5进5出”通道基础上,新增核辐射探测门、消毒喷淋设备、海关智能卡口、电子地磅等设施设备;对联检单位包括卡口、查验设备等在内的老旧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作为该工程智能升级的核心支撑,计划在口岸报关报检楼搭建货运通道数字指挥平台,运用影像技术对货运通道、边检客货南北岗、海关智能卡口等进行整体调度与数据提取,实现对通关情况的实时监测与调度,有效提升通关效率。

  依据《满都拉口岸发展战略规划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口岸规划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域约2平方公里。已建成综合业务楼、联检楼、检验检疫处理场所、报关报检大厅、游客服务中心、联检中队营房、界碑广场、货运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港务园区、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监管场所。完成了通道硬化、联检单位功能性用房及口岸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口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增强。2025年,满都拉口岸重点推进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9.14亿元。

  海关监管能力升级,现有海关监管场所运营企业8家,实现静态储存能力165万吨,年运转能力2750万吨。跨境铁路建设提速,满都拉—杭吉口岸跨境铁路项目启动,设计年过货量2000万吨。2023年完成中方段轨道铺设,蒙方段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贸易量持续跃升,2023年,口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大关;2024年,全年进出口货运量达1015.88万吨,成功跃升为千万吨级贸易口岸;截至2025年8月,口岸过货量完成618.99万吨,同比增长39.6%,在自治区20个同类口岸中过货量排名第五,增速排名第三。同期进出口贸易额达47.36亿元,同比增长12.3%。

  新建满都拉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运营后可形成“商贸+文旅”双轮驱动的边境特色经济带。通过创新简化边贸结算流程,提高结售汇便捷性。牵头组织企业开展煤炭销售渠道对接工作,先后走访唐山北方煤炭储运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恒基(天津)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等贸易企业,通过样品展示、数据分析和商务洽谈,向港口企业及用煤客户全面推介满都拉口岸煤炭的核心优势,着力缓解煤炭下游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深化贸易投资合作,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备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使用外资1024万元。

  压实属地责任,根据自治区下达的外资目标任务,结合各旗市区经济体量及外资潜力,分解落实指标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设立外资专项奖,纳入全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利用自治区外经贸专项资金,面向韩国、蒙古国、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组织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举办外经外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紧盯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和平台企业,推动本土企业引进香港关联企业投资产品供应链项目。发挥呼伦贝尔国家级经开区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潜在外资项目,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

  指导各旗市区做好潜在外资摸排与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加强同外汇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熟悉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外资进资流程和企业备案登记程序,协同推动外资早到位、早入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日经贸合作交流会、西洽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展洽活动,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1%,总值居全区第五位,占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12.15%。

  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南亚博览会、蒙古国中国商品展等线家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二手车出口成效显著,出口主体和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市二手车出口1689辆,出口额2.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已达2253辆,出口额突破3亿元,超去年全年总量。全市共有29家企业获二手车出口资质,占全区34%;在全区3家二手车出口基地中,呼伦贝尔市占2家。2025年5月,全国首个面向俄蒙的二手车跨境拍卖平台在呼伦贝尔市建成并投入运行。

  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商务、外汇和重点外贸企业三方包保责任制,针对企业开户难、结算梗阻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座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结汇沟通机制,与VTB上海分行保持长效沟通,推动蒙商银行与VTB上海分行合作,助力本地企业享受“月付汇超9笔免次月手续费”的政策红利。推动蒙商银行设立外汇结算柜台,支持内蒙古银行与7家俄罗斯银行建立账户行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家银行可办理跨境结算业务。

  近年来,赤峰市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通过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多元布局开拓市场、创新驱动跨境电子商务、稳定畅通物流网络、联动口岸做强腹地等关键举措,不断推动全市外贸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关切,创新建立“精准滴灌”式服务体系,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强化精准对接,实施“一对一”指导。深入重点及对美贸易企业开展调研,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在加工贸易、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项指导,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一对一”服务解决方案。二是聚焦风控融资,破解发展瓶颈。联合蒙商银行开展调研走访和“上门送服务”等助企活动,协调银行提高外贸企业信用授信额度和规模,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三是提升主体能力,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举办全市外经贸业务培训等方式,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为外贸企业新增授信额度3.85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0万元;组织60余家外经贸企业100余人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着力激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布局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中蒙博览会等展会和专业产业对接会,加速市场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已组织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蒙商丝路行-蒙古国商品展”、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现场达成交易额450.72万元,意向订单187万元,产品远销意大利、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

  研究制定《2025年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推动赤峰市迎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俄罗斯UNI公司、深圳七日达公司合作,通过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中国商品高效销往俄罗斯市场;2024年12月,该公司首辆国际公路运输TIR汽车承载着来自上海的服装衣物、鞋帽、饰品等物品,通过各类跨境电商“9610”出口货物909件,货值40.06万元。TIR运输模式实现“一车到底”直达俄罗斯,为跨境电商货物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流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往俄罗斯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33辆、跨境电商监管车辆67辆,成功集结上海、东莞等地优质货源,通过俄罗斯OZON、SHOPOTAM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9610”包裹185.7万件,货值13237.5万元。综试区内11家企业完成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185.9万单,金额3.9亿元,同比增长121%。

  以铁海联运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与港口合作,加快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内国际集装箱箱管点建设,为外贸公司可以提供就近提还箱服务,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班列货源组织,鼓励支持伊品生物、远联钢铁、海森华宠等外贸企业利用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开展出口业务。2025年开行中亚班列(赤峰)1列,货值1886万元。深化与天津港、大连港合作,实现“公转铁”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2025年1-7月,全市发运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突破100列,货值21391.98万元。

  围绕铜精矿、锌精矿等进口资源,深化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甘其毛都等区内口岸合作,推动赤峰云铜、金通铜业、中色锌业等企业组织进口铜精粉、锌精粉落地加工业务,深化推进“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督管理模式。2025年1-6月,经区内口岸进口铜矿砂、锌精矿25.13万吨,进口额近29亿元。

  本期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主题,展示自治区在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中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的成效,赋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做法,深化拓展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换共享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有益尝试。满都拉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新发展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开放22年来,实现了从临时过货点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常年开放口岸的跨越式发展。口岸基础设施与通关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为跨境贸易便利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海关监管,实现通关便利化积极争取2025年口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满都拉口岸货运通道“7进3出”改造工程。该工程将在现有“5进5出”通道基础上,新增核辐射探测门、消毒喷淋设备、海关智能卡口、电子地磅等设施设备;对联检单位包括卡口、查验设备等在内的老旧设施做全面升级改造,作为该工程智能升级的核心支撑,计划在口岸报关报检楼搭建货运通道数字指挥平台,运用影像技术对货运通道、边检客货南北岗、海关智能卡口等进行整体调度与数据提取,实现对通关情况的实时监测与调度,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加强口岸设施建设,筑牢通关基础依据《满都拉口岸发展的策略规划暨国土空间总体设计》,口岸规划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域约2平方公里。已建成综合业务楼、联检楼、检验检疫处理场所、报关报检大厅、游客服务中心、联检中队营房、界碑广场、货运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港务园区、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监管场所。完成了通道硬化、联检单位功能性用房及口岸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口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增强。2025年,满都拉口岸重点推进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9.14亿元。深化区域合作,释放贸易增长动能海关监管能力升级,现有海关监管场所运营企业8家,实现静态储存能力165万吨,年运转能力2750万吨。跨境铁路建设提速,满都拉—杭吉口岸跨境铁路项目启动,设计年过货量2000万吨。2023年完成中方段轨道铺设,蒙方段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贸易量持续跃升,2023年,口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大关;2024年,全年进出口货运量达1015.88万吨,成功跃升为千万吨级贸易口岸;截至2025年8月,口岸过货量完成618.99万吨,同比增长39.6%,在自治区20个同类口岸中过货量排名第五,增速排名第三。同期进出口贸易额达47.36亿元,同比增长12.3%。拓展贸易形态与模式,优化跨境营商环境新建满都拉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运营后可形成“商贸+文旅”双轮驱动的边境特色经济带。通过创新简化边贸结算流程,提高结售汇便捷性。牵头组织企业组织煤炭销售经营渠道对接工作,先后走访唐山北方煤炭储运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恒基(天津)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等贸易企业,通过样品展示、数据分析和商务洽谈,向港口企业及用煤客户全面推介满都拉口岸煤炭的核心优势,着力缓解煤炭下游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持续深化贸易投资合作,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对外贸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大力度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备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使用外资1024万元。建立外资责任联动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压实属地责任,根据自治区下达的外资目标任务,结合各旗市区经济体量及外资潜力,分解落实指标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设立外资专项奖,纳入全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的利用自治区外经贸专项资金,面向韩国、蒙古国、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组织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举办外经外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紧盯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平台企业,推动本土企业引进香港关联企业投资产品供应链项目。发挥呼伦贝尔国家级经开区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潜在外资项目,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健全外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指导各旗市区做好潜在外资摸排与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加强同外汇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熟悉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外资进资流程和企业备案登记程序,协同推动外资早到位、早入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日经贸合作交流会、西洽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展洽活动,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1%,总值居全区第五位,占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12.15%。增强贸易促进实效,拓展外贸新业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南亚博览会、蒙古国中国商品展等线家企业拓展销售经营渠道。二手车出口成效显著,出口主体和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市二手车出口1689辆,出口额2.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已达2253辆,出口额突破3亿元,超去年全年总量。全市共有29家企业获二手车出口资质,占全区34%;在全区3家二手车出口基地中,呼伦贝尔市占2家。2025年5月,全国首个面向俄蒙的二手车跨境拍卖平台在呼伦贝尔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破解跨境结算难题,优化金融服务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商务、外汇和重点外贸企业三方包保责任制,针对企业开户难、结算梗阻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座谈,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结汇沟通机制,与VTB上海分行保持长效沟通,推动蒙商银行与VTB上海分行合作,助力本地企业享受“月付汇超9笔免次月手续费”的政策红利。推动蒙商银行设立外汇结算柜台,支持内蒙古银行与7家俄罗斯银行建立账户行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家银行可办理跨境结算业务。赤峰市力促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跃升近年来,赤峰市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通过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多元布局开拓市场、创新驱动跨境电子商务、稳定畅通物流网络、联动口岸做强腹地等关键举措,不断推动全市外贸实现新突破。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多措并举助企纾困解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关切,创新建立“精准滴灌”式服务体系,全力帮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强化精准对接,实施“一对一”指导。深入重点及对美贸易企业组织调研,建立完整协作机制。加强在加工贸易、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项指导,为公司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一对一”服务解决方案。二是聚焦风控融资,破解发展瓶颈。联合蒙商银行开展调研走访和“上门送服务”等助企活动,协调银行提高外贸企业信用授信额度和规模,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三是提升主体能力,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举办全市外经贸业务培训等方式,增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为外贸企业新增授信额度3.85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00万元;组织60余家外经贸企业100余人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拓展多元国际市场,积极带领企业扬帆出海着力激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布局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中蒙博览会等展会和专业产业对接会,加速市场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已组织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蒙商丝路行-蒙古国商品展”、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现场达成交易额450.72万元,意向订单187万元,产品远销意大利、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壮大跨境电子商务业态,综试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2025年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推动赤峰市迎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俄罗斯UNI公司、深圳七日达公司合作,通过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中国商品高效销往俄罗斯市场;2024年12月,该公司首辆国际公路运输TIR汽车承载着来自上海的服装衣物、鞋帽、饰品等物品,通过各类跨境电子商务“9610”出口货物909件,货值40.06万元。TIR运输模式实现“一车到底”直达俄罗斯,为跨境电子商务货物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流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往俄罗斯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33辆、跨境电子商务监管车辆67辆,成功集结上海、东莞等地优质货源,通过俄罗斯OZON、SHOPOTAM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9610”包裹185.7万件,货值13237.5万元。综试区内11家企业完成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185.9万单,金额3.9亿元,同比增长121%。畅通跨境物流通道,稳定开行国际货运班列以铁海联运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与港口合作,加快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内国际集装箱箱管点建设,为外贸公司可以提供就近提还箱服务,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班列货源组织,鼓励支持伊品生物、远联钢铁、海森华宠等外贸企业利用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开展出口业务。2025年开行中亚班列(赤峰)1列,货值1886万元。深化与天津港、大连港合作,实现“公转铁”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2025年1-7月,全市发运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突破100列,货值21391.98万元。深化口岸腹地联动,矿资源落地加工成效显著围绕铜精矿、锌精矿等进口资源,深化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甘其毛都等区内口岸合作,推动赤峰云铜、金通铜业、中色锌业等企业组织进口铜精粉、锌精粉落地加工业务,深化推进“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督管理模式。2025年1-6月,经区内口岸进口铜矿砂、锌精矿25.13万吨,进口额近29亿元。

  .footer { display: block !important; }


 


上一篇:2025年1-7月我国软件职业经济运转陈述(附全文) 下一篇:2025年1-8月我国摩托车产销量状况:销量同比增加961%(图)
推荐产品

如需定制产品及了解价格,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20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注册入口 版权所有丨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5023936号-7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长浜路501号